海棠花(Malus spectabilis)又名海棠,為薔薇科(Rosaceae)蘋果屬(Malus)多年生喬木。在世界范圍內分布于中國和美國;在中國主要產于河北省、江蘇省、遼寧、青海等省區,華北、華東各地均見栽培。常生長在海拔50~2000米的平原或山地。海棠花對嚴寒及干旱氣候有較強的適應性,喜陽,適宜在陽光充足的環境生長,如果長期置于陰涼的地方,就會生長不良。對土壤要求不嚴,但偏好排水良好、肥沃的土壤。
海棠花株高可達8米。小枝粗壯,圓柱形,冬芽卵形,紫褐色。托葉早落,狹披針形;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。花序近傘形,有花4~6朵;萼片三角卵形;花瓣白色,在芽中呈粉紅色,卵形。果實黃色,近球形,果梗細長。花期4~5月,果期8~9月。
海棠花是早春重要的觀花樹種,也是一種優良的觀果植物。海棠花常用播種和嫁接繁殖,亦可用分株、壓條及根插等方法繁殖。播種法僅用于育種,通過收集成熟的海棠果實,取出種子,在適宜的季節進行播種,可秋播或沙藏后春播。種子繁殖簡單易行,但后代變異較大,不一定能保持親本的優良特性。
形態特征
莖
海棠花株高可達8米。小枝圓柱形,粗壯,幼時具短柔毛,后脫落,老時紅褐色或紫褐色,無毛;冬芽卵形,紫褐色,先端漸尖,微被柔毛,有數枚外露鱗片。
葉
托葉早落,狹披針形,長4~6毫米,膜質,內面具長柔毛,邊緣全緣,先端漸尖;葉柄1.5~2厘米,具短柔毛;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,長5~8厘米,寬2~3厘米,先端短漸尖或圓鈍,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,邊緣具細鋸齒,幼嫩時兩面具稀疏短柔毛,后脫落,老葉無毛。
花
花序近傘形,直徑4~6厘米,有花4~6朵;苞片披針形,膜質,邊緣全緣,先端漸尖,早落;花梗長2~3厘米,具柔毛;萼筒外面無毛或有白色絨毛;萼片三角卵形,長2~4毫米,比萼筒稍短,先端急尖,全緣,外面無毛或偶有稀疏絨毛,內面密被白色絨毛;花瓣白色,在芽中呈粉紅色,卵形,長2~2.5厘米,寬1.5~2厘米,基部具短爪;雄蕊20~25枚,花絲長短不等,長約為花瓣的1/2;花柱5枚,稀為4枚,基部有白色絨毛,稍長于雄蕊。
果實
海棠花果實黃色,近球形,直徑約為2厘米,萼片宿存,基部不下陷,梗洼隆起;果梗細長,先端肥厚,長3~3.5厘米,近無毛。
物種分布
海棠花在世界范圍內分布于中原地區和美國。海棠花原產中國,主要產于河北省、江蘇省、遼寧省、青海省、陜西省、山東省、云南省、浙江省等省區,華北、華東各地均見栽培。
生長習性
海棠花常生長在海拔50~2000米的平原或山地。海棠花對嚴寒及干旱氣候有較強的適應性,喜陽,適宜在陽光充足的環境生長,如果長期置于陰涼的地方,就會生長不良。海棠花喜濕潤,但忌水澇。對土壤要求不嚴,土質肥沃、排水良好、pH值5.5~7.0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有利于其生長。
繁殖方式
自然繁殖
海棠花的花期為4~5月,果期為8~9月。海棠花為蘋果屬植物,是異花授粉植物,其花量大,散粉時間長。木瓜通常以嫁接或分株等方式繁殖,亦可用播種、壓條及根插等方法繁殖,觀賞性好的品種多用嫁接。海棠花花粉形狀為超長球形,兩端極軸方向平行,中部彎曲弧狀平行呈漩渦狀,粗疏,分叉多。為海棠花傳粉和授粉的訪花昆蟲有蜂類和蠅類等。
人工繁殖
播種繁殖
一般在9月采種,堆放后熟,揉搓水洗。可選擇冬播或春播,春播的種子要進行低溫層積催芽處理,不能干藏。海棠花種子繁殖的實生苗生長較慢,需多年才開花,且性狀不穩定。播種法一般用于育種,通過收集成熟的海棠果實,取出種子,在適宜的季節進行播種,可秋播或沙藏后春播。
嫁接繁殖
嫁接砧木一般選用山荊子、海棠果或海棠實生苗,砧木苗齡為2~3年。枝接、芽接均可。
春季樹液流動發芽前枝接,枝接可用切接、劈接等法。接穗選取發育充實的一年生枝,選取中段(有2個以上飽滿的芽)。冬季截去枝接苗的頂端,促使翌春長出主枝,第二年冬天再將主枝頂端截去,養成骨干枝。
秋季可芽接,芽接多用“T”字形接。將砧木鋸短,一個月后,在海棠花當年生健壯枝條上選取粗壯的接芽,從母株上剝離,在砧木的中部光滑處切割呈“T"字形并扒開樹皮,將接芽嵌入其中,然后用窄薄膜帶綁縛,綁好后堆土進行保濕。接芽成活后,將薄膜帶解開。
壓條繁殖
從海棠花母株上,選擇一年生粗壯無病蟲害的枝條,將表皮刻傷,壓入土中,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,促進生根。第二年春天萌芽前,將生根的枝條從母株脫離,進行定植。
分株繁殖
春季植株萌芽前,將老株旁的萌蘗苗及其根系從母株上分離下來,植入事先挖好并施有圈肥的種植坑內,澆水后適當遮蔭,并保持土壤濕潤,成活后進行正常管理即可。
組織培養繁殖
以海棠花帶芽枝條為外植體材料,洗凈消毒后切段,接種到滅菌的MS培養基上培養,萌發后再轉接到新的MS培養基中培養獲得組培苗。取組培苗頂部幼嫩葉片,處理后置于再生培養基上培養,形成愈傷組織及不定芽。該法繁殖系數高、成苗速度快,可應用于海棠花快速無性繁殖和工廠化育苗。
栽培技術
定植
一般多行地栽,也可實行盆栽。移栽于秋季落葉后或早春萌芽前進行。移栽時要保持苗木完整的根系,一般栽植的大苗要帶土球,中小苗要根據情況留宿土或裸根移植。
移栽地要選在地勢平坦、排水良好的地塊。栽植前,挖穴、施腐熟有機肥。栽植過程中,填入一半表土時應將土球四周踏平,再填至滿穴并踏實,防止栽后灌水土塌樹斜。栽后澆透水,確保成活。
肥水管理
秋季施用基肥效果最好。基肥以堆肥、作物秸稈、人尿糞等有機肥料為主,并適當配施硫酸鉀復合肥、果樹專用復合肥等速效性化肥。可分別在萌芽前、果實初長期、果實膨大期進行追肥。在追肥的同時還可進行葉面施肥。
海棠適應性強,耐旱、忌水澇,一般在花期澆一次透水,雨季及時排水,以防爛根。冬前澆越冬水,萌芽前澆萌動水,保持土壤濕潤。在入秋后要控制澆水,防止秋發,以免越冬時新生枝條遭受凍害。
修剪
海棠花在園林中常見樹形有“疏散分層形”和“多主枝圓頭形”兩種。定植當年為緩苗期,修剪量不宜過大。第二年要及時剪除過密枝、病蟲枝、交叉枝。在修剪時要注意逐年更新開花枝,使植株始終保持盛花狀態。
病蟲害防治
病害
褐斑病
褐斑病在密不通風和高溫高濕條件下極易發生。發病部位為葉片,初期呈褐色病斑,邊緣不清晰,后逐漸擴展增大,病斑干枯,并著生有黑色顆粒,最終葉片枯黃脫落。防治方法:冬季休眠期噴石灰硫黃合劑預防發病;發病時,選用化學藥劑噴霧防治。
潰瘍病
潰瘍病主要侵染枝條。初期呈紅褐色的圓形小斑點,病斑擴大后邊緣隆起并產生裂紋,濕度大時裂紋周圍產生白色霉狀物。后期病斑干燥脫落。防治方法:適地栽培;加強水肥管理;發病初期,用經過消毒處理的利刀將病斑刮除,并對傷口進行消毒。
腐爛病
腐爛病主要侵染樹干。發病初期出現褐色病斑,邊界明顯,病斑擴大后膨脹而軟化,后期常干縮并變為黑褐色。發病嚴重時枝條和葉片枯黃、死亡。防治方法:加強水肥管理;保護傷口,較大的傷口要及時涂藥處理;發病處連續涂抹腐爛凈藥膏,可有效控制病情。
蟲害
海棠花的常見害蟲有蘋果球介殼、梨星毛蟲、梨冠網蝽、桃紅頸天牛、桑天牛、角斑古毒蛾、白星金龜子、榆全爪螨、桃蚜等。害蟲發生嚴重時,可選擇高效低毒化學藥劑防治。溴氰菊酯可防治梨冠網、角斑古毒蛾等,氧化樂果可防治白星金蟲等,桃蚜則可使用吡蟲啉噴霧防治。
功用價值
觀賞價值
海棠花是早春重要的觀花樹種,被譽為“花中神仙”。其花色艷麗芳香,花苞深紅點點,在中國素有“國艷”之譽。海棠花冬季掛果時間長,也是一種優良的觀果植物。海棠花在現代園林中應用較多,可在草坪邊緣、水邊湖畔成片群植,或在亭臺、公園步道、門庭兩側列植或叢植。
園藝變種
海棠花是中國著名觀賞樹種,在華北、華東各地常見栽培。園藝變種有重瓣粉紅海棠花Malus spectabilis var. riversii (Kirchn.) Rehd.和重瓣白海棠花Malus spectabilis var. albiplena Schelle。